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你怎么看?
农村流传一句话“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你怎么看?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农民上楼主要分为新农村建设、异地搬迁安置等几种形式,但这对多数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或许有些“太超前”了。我们知道,城市发展一般是沿江、沿路等建设而成,而农村的村庄主要靠田地分布,主要是方便耕田种地。如果让农民上楼居住,这是不利于种地的,正如农村流传的“农民上了楼,好日子到了头”。
首先,农民“上楼”居住最大的限制就是不方便种地。虽然当前种地不赚钱,很多人也因此弃耕土地进城打工,但土地在农民的心里依旧有较重的分量,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那几亩承包地。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建设新型社区居住在一起,造成了不少家庭离自家农田的距离较远,很不方便耕田种地。
其次,农民“上楼”所居住的房屋,其面积往往比原来的房屋要小很多,既不能满足自家居住所需,又没有充裕的地方放置农具、饲养家禽等。集中居住到一个地方,势必会带来人员吵杂、上下楼不方便等情况,农村老人更喜欢居住在环境宁静的地方。
最后,农民“上楼”以后吃啥喝啥,靠啥养活一家人。虽然当前种地不赚钱,但很多农民还是会将离家近的田地适当种一些,已解决自家吃饭问题。但是,如果让农民“上楼”,会由于居住的地方距离田地更远了,可能过几年种的地就渐减少了,甚至不想再继续种了。在有没有解决“上楼”的就业问题前,就让农民轻易“上楼”了,会带来不少农民不种地又没有工作问题,那么这些人今后吃啥喝啥呢?
因此,有不少农民或许基于这些顾虑或担忧,从而产生的“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说法,这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笔者认为,要让农民“上楼”居住,最好是要因地制宜,可以适当分散建设新型社区。可以将以前相邻的一两个小村庄修建在一起形式,形成有百十户左右的小型社区,但也既要考虑农民方便继续种地,还要考虑房屋和附属设施的实用性,房屋最好盖成一家一栋的二层楼房;而不要建设那种能容纳上千人的大社区,不要盖成城里那样的商品房,以免带来后续的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