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过芜湖

    不见春江际,安知路所经。远随烟外席,时逗岸边亭。

    鹊尾云弥白,鸠玆山渐青。更投前港㝛,雨势复冥冥。

  • 淮上有怀

    吴钩结客佩秋霜,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 竹林寺怀王禹卿 其二

    竹林层槛阁,江水照晴空。杖策来招隐,岩松与㵎风。

    鸟声含雨细,樵径隔云通。便恐鸣泉曲,弹琴值戴公。

  • 望庐山

    我行昨出庐山西,藤竹苍苍阴虎溪。
    东林钟声晚出寺,高崖木叶秋平溪。
    白云万叠倏然合,窈眇回听清猿啼。
    洪州三月忆惝惚,径驾归艇轻于翳。
    宫亭湖东日初出,岚彩欲见一片青。
    烟迷沧州淼漭万余里,岩风忽落闻天鸡。
    屏风叠开张,浸入颇黎。
    沧海贯石梁,白日挂丹梯。
    松杉上接瀑布落,藤萝下拂云光低。
    须臾湖波兴,日晦风凄凄。
    香炉峰,摇曳同菰稗。
    舟行望远势还出,矫如踏云浮动之苍霓。
    山摇海荡不知处,想见枕石醉卧人如泥。
    晚泊湖心照南斗,仰视正与石门齐。
    莫言灵境近咫尺,帆樯倏过难攀跻。
    将游天地之一气,庐山从我到处如提携。

  • 嘉庆八年九月二十二日马雨耕邀游双溪是日为雨耕七十初度作一诗呈之

    万叠苍山两白头,清霜锦树照深秋。松岩雨径交行屐,苔石风亭醉掩裘。

    世上敢言槃涧大,樽前差幸役车休。几人七十能强健?况得相从物外游。

  • 太白楼

    太白楼头空复空,沧洲晴照碧流东。久伤白发生明镜,每见青山忆谢公。

    万壑鬣松鸣水上,九秋霜鹘入云中。不妨无客闻高咏,自有江山兴未穷。

  • 复鲁絜非书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往与程鱼门、周书昌尝论古今才士,惟为古文者最少。苟为之,必杰士也,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辱书引义谦而见推过当,非所敢任。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间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惠奇之文,刻本固当见与,抄本谨封还。然抄本不能胜刻者。诸体以书、疏、赠序为上,记事之文次之,论辨又次之。鼐亦窃识数语于其间,未必当也。《梅崖集》果有逾人处,恨不识其人。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于所寄之,辄妄评说,勿罪!勿罪!秋暑惟体中安否?千万自爱。七月朔日。

  • 仇英熏笼宫女手持团扇

    梅萼香?静女旁,熏笼暖倚意寒凉。怀中不合时宜在,爱咏齐纨冰雪光。

  • 食旧堂集序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人京师,则称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入海覆其舟,幸得教不死,乃益自喜日:“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今集中名《海天游草》者,是也。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颖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人蜀,皆不得见。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准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日《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复回”。

  • 夜抵枞阳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 惠照寺或言古木兰院也见禹卿于此写维摩诘经

    落尽淮南万树红,昼阴僧院鸟玲珑。檐含梅子黄时雨,户进新篁绿处风。

    出世了无香海界,置身休在碧纱笼。钟堂一饭成遗迹,回首天花丈室空。

  •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泰山到海五百里,日观东看直一指。
    万峰海上碧沈沈,象伏龙蹲呼不起。
    夜半云海浮岩空,雪山灭没空云中。
    参旗正拂天门西,云汉却跨沧海东。
    海隅云光一线动,山如舞袖招长风。
    使君长髯真虬龙,我亦鹤骨撑青穹。
    天风飘飘拂东向,拄杖探出扶桑红。
    地底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
    不知万顷冯夷宫,并作红光上天上。
    使君昔者大峨眉,坚冰磴滑乘如脂。
    攀空极险才到顶,夜看日出尝如斯。
    其下濛濛万青岭,中道江水而东之。
    孤臣羁迹自叹息,中原有路归无时。
    此生忽忽俄在此,故人偕君良共喜。
    天以昌君画与诗,又使分符泰山址。
    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大地川原纷四下,中天日月环双循。
    山海微茫一卷石,云烟变灭千朝昏。
    驭气终超万物表,东岱西峨何复论。

  • 书怀

    赖有书遮眼,初无客就谈。身閒唯取醉,发短仅胜簪。

    学僻今何用,囊空宝不贪。老师行驻锡,准拟问前三。

  • 种竹

    辟地种修竹,得方缘秘经。成阴向北宇,倒影落中庭。

    直取内含素,岂唯枝斗青。龙钟玉川子,犹拟抱添丁。

  • 久旱喜雨

    谁言旱魃虐,敢夺雨师权。瀰漫溪流涨,澜翻屋霤悬。

    占年丰䆉稏,快意涤柈筵。疏懒知何幸,茅斋稳昼眠。

  • 植菊

    憔悴灵均老,萧条子美醒。餐英谋自洁,摘蕊恨犹青。

    事往成今古,人亡尚典刑。鄙夫今白发,赖汝制颓龄。

  • 寄王立之二首 其一

    坎壈修门里,萧条处士庐。憎人玉川子,愤世竹林书。

    家有来禽帖,门无载酒车。诸公生死隔,不是故人疏。

  • 寄王立之二首 其二

    舌本初传强,仍闻右臂枯。经春一旬卧,见客二儿扶。

    吾道何寥阒,夫君合洗苏。世无湔浣手,药味且时需。

  • 悼亡三首 其一

    旧闻林下趣,既见即心降。月冷同秋梦,灯寒对夜窗。

    孰知身是幻,深念涕如江。仰叹朝飞雉,微禽亦有双。

  • 悼亡三首 其二

    三公吾岂敢,宁为忍饥寒。拟听笭箵雨,潜悲苜蓿盘。

    烟云昏壁月,霜露殒香兰。伫立东风泣,忘情良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