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七夕佳节,虽美好,却孤独寂寞,令人感到忧愁。叮嘱不要晒出那件旧罗衣,因为那是她亲手为我缝制的,看到它会勾起我深重的愁怀。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俯看荷塘上莲花飘零,菱丝遮掩了碧波,而仰望长空又只有明星灿烂。亲自手持我送你的妆盒袅娜而至,天上人间,你我之恋,弥久恒远。
参考资料
1、纳兰信德著;闵泽平译.纳兰信德全集 02 词集:新世界出版社,2014.02:第102页
乞巧楼空,影娥(é)池¹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²佳曝(pù)旧罗衣³,忆素手、为予缝绽(zhàn)。
¹影娥池:池名。《三辅黄图》谓:汉武帝于望鹄台西建俯月台,台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唐上官仪《咏雪应诏》:“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²丁宁:同叮咛。³罗衣:软而轻的丝制衣服。
莲粉¹飘红,菱丝²翳(yì)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diàn)合⁴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¹莲粉:即莲花。²菱丝:菱蔓。³翳:遮掩之意。⁴钿合:金饰之盒。盒:古作“合”字。古代女子以此为定情之信物。
参考资料
1、纳兰信德著;闵泽平译.纳兰信德全集 02 词集:新世界出版社,2014.02:第102页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这是一首悼亡词。词人妻子卢氏死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这首词约作于是年七月。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是锦绣丛中长大,豪门大户中的一朵富贵花。她与纳兰相亲,相爱,却在婚后三年去世。
七夕是古代女子的心水节日。《荆楚岁时记》载: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瓜上,则以符应。”每到七夕,女子们便准备精洁果品,焚香拜月,为自己一双巧手,求一段美满的爱情,嬉嬉闹闹,欢乐非常。去年今日,卢氏楼上拜月的身形犹在,荡舟赏月的波痕却已消隐得无迹可寻。当别人家的楼阁间飘逸着女子的欢声笑语时,纳兰家的亭台池榭间飘逸出的,是诗人忧愁的叹息。
“丁宁休曝旧罗衣”一句,王孙公子,家中锦衣轻裘无数,他竟会记得一件旧衣,且反复嘱咐仆人不要将那件旧衣拿出来曝晒,无比珍爱。只因“忆素手为余缝绽”。那件旧衣上载满关于妻子的回忆,不愿让妻子逝去之后的时光的尘埃将其沾染。更畏惧的是,衣衫上细碎的针脚牵起词人对妻子痛入骨髓的思恋。
七月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藕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层层叠叠,新花旧朵次第而生。本是正常的新旧交替,年年若此,诗人却品评说“莲粉飘红,菱花掩碧,瘦了当初一半”。
喜鹊能在天河间搭建一条爱的桥梁,却不能在阴间与阳世间搭就一条相思路。生不能执子之手,幸好我们还有生生世世的约定。 “钿盒”一句,典出《长恨歌》。纳兰擅化用前人词句, “今生钿盒表予心,祝天上人间相见”脱胎自“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古人有风俗“定情之夕,授金钗钿盒以固之”。(陈鸿《长恨歌传》)自居易在《长恨歌》中为明皇与贵妃杜撰了一个美丽的约定: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自居易的长诗偏向叙事,到纳兰性德处,字字哀伤,声声泣血,所有压抑的相思与苦痛喷薄而出——既然完不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宣言,就让我衷心祈祷,祈祷一个情比金坚的爱情诺言的实现——我们,天上人间相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天上人间相见”,不是人人都能承担得住的凄丽哀婉。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 2、(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