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
    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
    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
    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 贺新郎· 题君用山园

    曾与东山约。为鯈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山头怪石蹲秋鹗。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 新城游北山记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 采芝操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树林莫莫,高山崔嵬。
    岩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 青杏儿·秋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淡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 祝英台近·水纵横

    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余醉,未及答。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也。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 道山亭记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 泛南湖至石帆诗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 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 山居杂诗·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五言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 巫峡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 游九龙潭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 百丈山记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 燕子矶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 游襄阳怀孟浩然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